孩子们的脑洞 新华网小记者探秘变电站
时间: 2024-03-06 09:59:37 | 作者: 行业资讯
电,点亮了我们回家的路,点亮了我们的家。电力供应服务社会,我们应该电。生活中的我们,一刻也离不开电,也离不开变电站。
各种发电方式虽然不相同,但都要经过一个地方才能进入千家万户——变电站。它能为我们把高压电转化成为220伏的低压电。变电站立了如此大的功劳,为什么人们还对它敬而远之呢?大多数人害怕它是因为以为它有辐射,更有谣言说呆在变电站周围住一年,就像呆在贫铀弹周围的夸张说法。
今天,作为新华网小记者的我,带着问题前往坐落在珠江新城的凌云变电站进行走访。
在参观的过程中,工作人员带着我们参观了主变压器和地下电缆层,还详细的介绍了变电站是不是真的存在辐射的问题,并且利用仪器分别测试变电站以及手机的辐射系数,相比之下,
这样的对比,你还相信谣言吗?这次的参观,让我对变电站加深了了解,也看到了城市在不断的变化中,人们的生活也慢慢变得幸福。正所谓:万家灯火,电网情深!
电,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我们家里使用的电灯、电视机、冰箱、电饭锅、热水器、洗衣机等等,每天不能离开电的供应。
电从发电厂到千家万户,要经过发电、升压、输电、降压、用电共5个环节。输电线在输送电能时,电能会在线路上损耗,造成电压降低。要实现电能远距离传输,一定要采用高压或超高压的电压等级,在电力需求越高的地方,单个变电站的供电范围(供电半径)就越小,变电站数量需求就越高。那就必须在市中心及居民区附近建设变电站。
一般而言变电站的使用频率是在50HZ,这个是属于一种工频段,工频电、磁场是以“场”的形式存在,根本没办法形成辐射,无法向外界辐射能量。
只要与变电站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间隔就没什么影响了,而且凌云变电站的外墙加设了隔板阻挡,人们根本就不可能会受到电磁辐射。
11月26日上午,新华网小记者们深入广州变电站一线,与广州供电局的专业技术人员面对面,亲身寻访、探索变电站的真实情况。
可是人们对变电站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,认为变电站有对人体危害的电辐射。其实生活中的现场的工作人员用专业的
演示给小记者们看,在离大门口不远的地方电磁强度读数就降低到0。所以,在变电站周围的居民是丝毫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所谓的“电辐射”了。“未来的变电站又会怎么样的呢?”作为未来的主人翁,小记者们纷纷提问。广州供电局的专业技术人员介绍说,未来的变电站将更加智能,更加创新,而且将实现更高程度的无人操作管理,甚至用机器人取代人工操作和巡逻等,大大节约劳动力,提高安全可靠性。
变电站,连接着电网,连接着千家万户。11月26日上午,新华网小记者来到位于广州新中轴线千伏凌云变电站。该变电站与广州图书馆和广东省博物馆为邻,周围高楼林立,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出是个变电站。
变电站,220千伏变电站和110千伏变电站。这次新华网小记者参观的110千伏凌云变电站是变电管理一所管辖的变电站,它地处闹市是为满足附近用电的要求。从电厂发出的电经过变电站提高电压输送到近郊,再通过变电站再次降低电压,传送给千家万户使用。
“变电站会辐射扰民吗?”一个新华网小记者问道。“当然不会,变电站存在的工频电场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衰减,而且不会产生电磁辐射。”李叔叔说完,他拿起测量辐射的设备,给现场的小记者展示离变电站门口的辐射数值,哗,小记者清晰地看到设备上显示着零!原来变电站真的不会对附近的居民造成影响,再也不会谈“辐”色变了!
金秋十一月,由新华网举办的广东小记者媒体调研团实地走访活动之“走进变电站”于11月26日上午十点在广州供电局展开,此次活动秉承着 “亲身探访,求知探索”的精神与科普知识,提升大家对变电站的认知!
我跟随着袁长彩老师的脚步来到了广州供电局的变电一所。我们正真看到了超大的变压器,110千伏的电都要经过它来变压,将电压减小。最后10千伏的电经过地下电缆传输后送到我们每个小区或者某大厦,再变压成为220伏电压给我们正常使用。看起来很复杂的变压步骤,变电站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与变压器都不用人看守,基本上全是远程电脑控制。
采访期间,每个步骤都有专业技术人员为我们详细讲解,经过耐心细致的讲解后,同学们纷纷赞扬科技的力量,同时认真的做好笔记。每个地方的探索都对我们充满了好奇,亲身感受到一线员工的艰难。
11月26日,广州天气风和日丽,阳光明媚,新华网小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珠江新城的变电站----凌云变电站,一探这个这个屹立在城市中央的神秘小房子。
从外观上看,凌云变电站外面种了很多大树和通过花草来装扮,一般市民即使路过也很难发现它其实是一个变电站,它和周围的绿化环境和谐的融合在一起。
小记者首先去参观了整个凌云变电站的核心—主控室,讲解员向小记者介绍,生活中的电是先通过水力发电、风力发电等等来转化为电能量,然后再通过输电线路、变电站把电运送到人们居住的地方。
为了进一步科普变电站的知识,在参观采访结束后,每一位小记者都获得了供电局赠送的两本科普手册,以及供电局的形象卡通人物----电宝宝娃娃。探秘凌云变电站活动结束了,小记者通过讲解员讲解,学会了许多关于变电站的知识。最后,小记者希望变电站的发展能够慢慢的变好,为市民们提供更多的用电便利。
11月26日,新华网小记者佘越和小伙伴们来到位于广州客厅——珠江新城的变电站参观采访。
变电站是改变电压的场所。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,必须把电压升高,变为高压电,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,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。所以,变电站在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,没了它,大家就没有电用了。
小记者首先来到变电站的“大脑”——主控室。主控室是设置有所需的监视和控制设备的变电站的监测控制中枢,是变电站与调度中心的联系纽带。这里有几台电脑用来控制变电站的设备,所以被称之为变电站的“大脑”。
除了主控室,小记者们还参观了变电站的“心脏”。那是一个巨大的机器。讲解员告诉小记者们为了绝缘,机器里都是油。为避免着火,所以机器附件都是喷水器。而地下铺满鹅卵石,下面是足够容纳所有油的空间。之所以铺满鹅卵石,是因为只有石头不会着火,在意外发生时可以有效的预防火势蔓延。讲解员还告诉小记者们,其实变电站就没有辐射!
那变电站怎么把电送到千家万户呢?原来,在地下还有一层电缆层。用粗粗的电缆把电送到大家的家中。
11月26日,新华网组织10名广东小记者走进110千伏凌云变电站参观体验。
凌云变电站2014年11月8日竣工投产,位于天河区冼村路花城广场路段,临近广东博物馆、广州图书馆,所供负荷主要是广州天河区花城广场一带用户。
在凌云变电站,小记者们参观了主控室、主变场地、110千伏高压室、地下电缆层,实测了变电站内的工频电磁场,并采访了变电站的工作人员。
这次体验活动使小记者们受益匪浅,进一步探索了凌云变电站与周围环境高度融合、绿色环保全室内变电站的特点。
11月26日周日上午, 新华网小记者走进了广州市凌云变电站一探究竟。凌云变电站位于新广州博物馆北侧,丽思卡尔顿酒店南侧,冼村路与兴安路的交界处,变电站为全户内布置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所有配电装置均布置在综合建筑楼内,设备先进,占地少、噪音低。
在变电站讲解人员的带领下,来到了110千伏场地,看到了一台中型机器,小记者们刚开始都觉得它挺大,但讲解人员告诉小记者们,以前的110千伏变压器是非常巨大的,城市里都很难有地方容纳,现在的这台已经是很小的。
在参观主变场地时,讲解人员说:“主变是整个凌云变电站的心脏,没了它,变电工作没有办法进行,同时,主变压器里有很多油,大多数都用在绝缘。
在地下电缆层里,讲解员告诉新华网小记者们,在广州这么繁华的地方,你几乎看不到高架线,是因为地下电缆把电运输到各个地方,美观又方便。
11月26日,新华网小记者们走访广州变电站。在采访活动中,变电站的工作人员给小记者们进行了关于变电站的介绍,参观了整个变电站的核心区域,并且与变电站工作人员进行了交谈及采访。
采访中,变电站工作人员回答了小记者的提问。小记者问到了广州市各区域用电的来源,工作人员介绍广州市各区域用电来源,除了广州本土的发电站以外,还有云南、贵州等别的地方的发电站。用高压输电线路把电传输到广州的变电站,逐步把电压降成适合千家万户能够正常的使用的电压。
小记者问到现在还会有供电不足的情况吗?工作人员解释到,现在技术已比较发达,有足够的能力可以缓解用电高峰期的需求。
外企干了快20年、年薪三四十万,39岁的她跑去做了社区干部,还说“难度更大了”
狂输99分!U14篮球联赛上演107-8惨案,球迷:给面子了分差没破百
Spotify 改变态度,不再为欧盟的苹果 iPhone 应用提供内购
AMD更新AMDGPU驱动程序 为Linux上的Radeon GPU设置功耗上限